Wednesday, August 20, 2008

《喜玛拉雅》二十一首主题曲

尘。The Death of Lhakpa.
往与来。Norbu.
入眠节。The Salt.
那时相遇。Tinle and The Child.
磨难。The Crossing.
泉。The Night.
伙伴。The Council.
收成之歌。The Walk.
树下的流浪人。The Songs.
欲雨。Norbu and Karma.
童年遥远。Karma.
遭遇。The Lake.
人世如此。Tinle's Death.
若干年后。Norbu.
日出。The Ceremony.
亲人。Karma's Anger.
拜和唱。The Exhaustion.
雾散。Pema's Tears.
苦行者的叮嘱。The Caravan.
去日祭。The Tracks.
序曲。Opera.

这是二十一首曲子的真实名字。也是影片《喜玛拉雅》的二十一首主题曲。

《喜玛拉雅》是由雅克·贝汉指导,法国、尼泊尔、瑞士和英国四国联手拍摄的剧情与记录大片。

喜马拉雅冥想



从罗布林卡到喀喇雪山,集中精神。

年迈的喇嘛告诉我,必须放开一切,只想着要到达的胜境。

不知过了多久,周围的所有慢慢消失,我睁开眼看到周围的喇嘛们盘腿打坐,浮在空中。自己竟然也是他们当中的某一个。

身下是缓缓飘过的白云,还有罗布林卡闪着金光的尖顶。

人间的种种不过幻景。

在出生、成长、际遇、大悲、大喜、爱情、憎恨、怀念后进入轮回。

死是一个方式,另一个出口。

我流下泪来。

Tuesday, August 5, 2008

瑜伽发展历史

现代学者将瑜伽分为三个时期:

一、前古典时期: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时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确的记载瑜伽,到《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三.后古典时期: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等,加上咒语、手英身英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19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是现代瑜伽之父。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另外印度锡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瑜伽也是二个重要的瑜伽派别。一个练气一个练心。